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35 点击次数:162
一、为什么说「胯是太极拳的发动机」?
练太极的人常说:“传拳不传胯,得胯得天下。”
胯部(髋关节+周边肌群)就像人体的“万向轴”,不仅是连接腰与腿的枢纽,更是发力、换重心、行气的关键。拳论里讲“有不得机不得势处,其病必于腰腿求之”,说白了,腰腿僵不僵,全看胯活不活。
胯部肌肉练不好的三大影响:
1.下盘发飘,重心转换像“瘸腿走路”
2.腰转不动,动作僵硬如“机器人”
3.爆发力出不来,推手时总被人“一推就倒”
图片
传拳不传胯,得胯得天下。
二、新手必练:3个激活胯侧肌肉的核心动作
▶动作1:转腰胯功——松开胯根“死结”
作用:激活胯侧髂腰肌、臀中肌,改善“夹裆”问题
预备式:两脚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想象“胯根像挂了两个沙袋”自然下沉
动作细节:
①双手抱于腹前(掌心向内,间距一拳),塌腰(腰部向后撑平)
②以左胯为轴,带动腰向左后方转到底(像用胯“画半圆”),右胯根感觉被拉开
③还原后换右侧,左右各转20次
新手注意:转腰时别耸肩,眼睛平视前方,感受胯侧肌肉“一拉一收”
▶动作2:开合胯功——练出“弹簧胯”
作用:强化胯部内收肌、外展肌,提升重心转换灵活性
起势:双手叉腰,顶头悬(头顶像被线吊着),沉肩落胯
动作细节:
①提左腿松胯,重心移到右腿,左胯内旋(脚尖内扣点地成虚步)
②再外旋左胯(脚尖外撇落地),两脚相距一尺,脚尖方向相反
③换右腿重复,左右为1组,练20组
实战场景:这个动作练熟了,做“野马分鬃”时换腿会更流畅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▶动作3:旋转臀胯——打通胯部“气血开关”
作用:激活骶髂关节周边肌肉,配合丹田气感更明显
站姿:两脚略宽于肩,脚尖朝前,双手叉腰,裆部想象“含着一个气球”
动作细节:
①意守胯臀,顺时针画圆旋转10圈(前顶胯、后撅臀,尽量画大圈)
②逆时针再转10圈,旋转时膝盖保持微屈不晃动
高阶技巧:旋转时配合呼吸——前顶胯时呼气,后撅臀时吸气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走架时练胯的3个“隐藏要点”
很多人打拳时忽略了这些细节,导致练胯效率减半:
1.迈步时“抽胯下沉”
比如做“进步搬拦捶”时:
前脚落地前,实腿胯根先“往里抽旋”(像拧螺丝),同时下沉
感受胯侧肌肉“先合后开”,这样迈步才稳而不晃
2.定势时“敛臀+松胯”
以“弓步”为例:
先塌腰(腰部拉直),再微微收敛臀部(像用臀包小腹)
最后放松胯根,让胯裆呈“圆拱形”,此时胯侧肌肉会自然绷紧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3.重心转换“先合后开”
比如从左弓步变右弓步:
先合左胯(胯根内收),再松右胯(胯根外展)
就像“拧毛巾”一样,左右胯交替发力,避免单边用力过猛
四、练胯常见的2个误区,千万别踩!
❌误区1:拼命压腿就是开胯
很多人学瑜伽式压腿,结果把髋关节拉松了,骶髂关节还是僵的。真正的开胯是“四关节联动”(髋关节+骶髂关节+骶尾关节+耻骨联合),光拉髋关节没用!
❌误区2:练胯就是“劈叉下腰”
太极拳的胯功讲究“活而不散”,过度劈叉会导致胯部肌肉松弛,反而影响发力。正确的练法是“小幅度精准控制”,比如前面说的旋转、开合动作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五、给新手的练胯建议:从“10分钟”开始
初期(12周):每天练3个单势动作,每个10次,重点找“胯根松开”的感觉
中期(34周):打拳时刻意关注迈步、换重心的胯部动作
后期(1个月后):尝试在推手时用胯发力,你会发现对手“根本扛不住”
最后送大家一句拳谚:“裆内自有弹簧力,灵机一动鸟难飞。”胯部肌肉练活了,下盘就像装了弹簧,不仅动作好看,实战时更是“一胯定乾坤”!
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,如果内容有不妥的地方,请各位前辈、拳友批评指正。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,掌握好太极拳功法的要领,身体越练越健康。
(觉得有用就分享给拳友吧,一起告别“僵胯”~)
#怎样练习胯的两边的肌肉?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pg电子超级大奖视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